教育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基础,大到国家发展,小到个人发展,只有打好教育基础才能实现前进。同样,乡村振兴或者农村发展一样应该以教育为先。想要改变传统农民的身份和形象,想要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首先应该让村里的每个孩子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让一代又一代农村人通过文化和知识改变命运,学业有成后、事业有成后能够回过头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而我国目前农村的教育现状却不忍直视,大家看到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冰花”男孩引人深思
虽说各个乡镇农村都有相应的公办学校,但是教学设施、生活设施较城里差距较大,如2017年“感人”的冰花男孩揭露出的一些问题,农村小学取暖设施落后;学习上除了黑板、课本等,其他配套学习设施也较为匮乏,从全面发展上来说跟城里学生差距越来越大。
第二,优秀的师资远离农村涌向城市
虽说,每年农村学校招聘教师时,报考者众多,但是大多数考生大都以此为跳板,进入编制内。在这浮躁、 功利化的社会,农村教师生活环境较差,年轻教师、优秀教师很少能留住的,只留下大龄老师教学,这也很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
第三,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也选择远离乡村
曾记得我们小时候,小学班级里一个班六七十人,反观现在的农村小学,一个班几个人,甚至全校加起来也就几十个学生。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论下,有条件的家长们都把孩子往县城的私立学校送,宁肯花费大量时间接送,也不让孩子在农村小学。
究其原因,首先是公众对农村教育长久以来的忽视,农村孩子的父母即便已经意识到了落后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多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他们选择的不是从根本上做出改变,积极争取政府和公众重视乡村教育,而是选择将孩子带出农村,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其次,乡村各方面都很落后,对于教师队伍来说基本没什么留下来的吸引力。如果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太小、薪资太低、基本生活无法保障,老师们能做的就是走人,自己找出路。
所以,乡村教育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涉及到几亿农民后代的个人发展道路,只有公众的认知提高了改变才能慢慢开始。